乡村振兴榆林实践|地椒芬芳待远客,横山羊肉满城香-全球热消息

2023-07-04 12:14:13

榆林市横山区城关街道的马家梁村,是横山的养羊大村。

站在马家梁村的羊文化广场上,空气中浮动特殊的淡淡草木芬芳,令人陶然。当地村民说,那是地椒散发出来的味道。据了解,榆林市横山区当地饲养的白绒山羊,正是常年以地椒叶等为食。

2023年5月,横山羊肉入选中国-中亚峰会欢迎宴会,正式登上国际舞台。榆林的羊产业,让人感觉颇有名堂。


(资料图)

刚刚近距离观察过榆阳区的湖羊养殖,“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2023全国农民报社长总编调研采访活动”6月28日又来到横山区,走近陕北白绒山羊。

“横山是陕北白绒山羊的诞生地。”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环告诉农村大众记者,羊产业是该区的首位富民产业,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的七成以上来自于此。

据王瑞环介绍,横山羊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之前为传统养殖阶段;1979年-2003年为新品种选育阶段,“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通过农业部认定,成为全国三大绒山羊品种之一;2003年-2020年为快速扩张阶段,全区羊子数量从不足60万只增长到260万只;2021年以来进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马家梁羊产业科技养殖示范园区,羊子的居住条件较为舒适。

截至2022年末,横山区羊子饲养量达到280.2万只,实现产值14.6亿元。建成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75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只以上的养羊大镇6个,注册相关商标8个。王瑞环特别是到,横山羊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陈锦屏教授总结,横山羊肉有以下三大特征:不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不上火,维生素B2含量高;食用后不易发胖,脂肪熔点高。

当然,“羊绒”更胜羊肉。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和绒质优良的特点,主其要产品山羊绒价值不菲。“有‘软黄金’的美称。”马家梁村村民马占应说这话时,表情中带着几分得意。

马家梁村是横山区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村,该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就设在这里。马占应今年57岁,一直在外面干工程;他的婆姨在家养了八九十只羊子,一年纯收入有十多万元。他们所在马家梁小组,50户人家中得有40来户养羊,多的能养到300只以上。

6月28日,马家梁村村民马占应(右一)、马如华(右二)等人坐在羊文化广场上聊天。

“整个马家梁村有近1500人,出去打工的少,在家养羊的多。”马占应说,目前全村养了两万多只羊。比他小两岁的马如华,养羊已有40多年。如今,马如华与婆姨一起养着180多只羊。“一年纯收入二十五六万元。”马如华笑道,“我再养十年羊子没得问题!”

在马如华眼中,马占应是马家梁羊子工程的“总设计师”。“咱干工程嘛!”马占应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出出规划设计思路,不收费,为村里做点贡献。”

在马家梁村养殖户马增治的羊舍里,现存栏110多只羊子,年收入可达16万元。

据了解,马家梁村于2021年新建了科技养殖示范园,占地150亩;建成高标准羊舍48栋,设计存栏20000只。羊舍升级,供村民居住的别墅小洋楼也一批批建了起来。别墅区距离养殖示范区不远,而别墅与别墅之间的路面都进行了硬化,往来十分方便。

据介绍,横山区下一步将以羊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横山炖羊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国忠。

在马家梁羊产业科技养殖示范园区,一面墙上这样写道:“当羊倌念羊经发羊财,生活喜气洋洋”。其实,不光是养殖户在念羊经、发羊财,王国忠也沾了横山羊肉的光。

这位75岁的老人,是目前唯一一位榆林市市级横山炖羊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炖好一锅羊肉大有学问,选材、调料、火候等都很重要。”王国忠介绍,在他帮助下,两百多名年轻人也掌握了这门技艺,把横山羊肉馆开到了榆林市里、省城西安……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