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月甲申日乙亥时五行属什么_辛巳月

2023-05-23 11:45:15

1、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资料图)

2、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3、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

4、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5、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6、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7、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8、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9、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10、(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

11、如1644年为农历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农历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农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写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198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12、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

13、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14、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15、(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16、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17、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18、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19、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20、第8位为辛。

21、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

22、第6位为巳。

23、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24、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25、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26、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27、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28、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29、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

30、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

31、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32、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33、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34、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35、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

36、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

37、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38、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39、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40、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

41、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

42、(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43、)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因为按照现在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约会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

44、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

45、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46、 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47、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

48、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49、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50、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2余数是7即为午 即1894年是甲午年 由已知干支求对应的次序 前提:甲到癸对应阿拉伯数字1到10,子到亥对应阿拉伯数字1到12, 一、确定个位数:天干对应阿拉伯数字作个位数。

51、 二、确定十位数: i. 当天干>=地支时,n=½|地支-天干|; ii. 当天干<地支时,n=6-½(地支-天干)。

52、 得干支顺序:次序=10×十位数+个位数。

53、 由已知阿拉伯数字求对应干支组合 由已知阿拉伯数字求对应干支组合就是由已知干支求对应的次序的逆运算,如:25,个位数为5对戊,天干为戊,由上述公式得地支对应阿拉伯数字为1或13(13>12,舍去),1对子,合戊子。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闭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