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长三角零工市场中寒圩村服务点揭牌。该服务点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面积仅10余平方米,却功能齐全,工作人员由村里的社保协理员兼任,可为求职者提供求职登记、用工登记、岗位推荐、培训报名、洽谈对接等服务。
零工市场进村,主要是有需求。嘉善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马炯告诉记者,在嘉善,零工市场一直是个“刚需”,目前全县灵活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比如,嘉善西塘镇是国内纽扣之乡,发达的纽扣产业背后,依托的就是大量以纽扣拼装、彩钻粘贴等为主要工作的灵活务工者。嘉善当地的龙头企业立讯制造,一直有季节性大规模用工需求,每年第三季度用工总缺口可达近2.5万人。此次设立服务点的中寒圩村,位于魏塘街道的工业园区附近,周边有一批存在潮汐用工需求的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中寒圩村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区域之一。
另一方面,嘉善希望更“体面”地解决需求。“以前的零工市场又叫马路市场,打零工意味着不体面。”马炯解释,早年间,由于信息不通,很多人只能在马路边举牌找工作,有时候清早四五点就要去抢活,会一点技术的举牌子,不会技术的就拿着铁锹、扫帚等家伙事儿蹲在路边,等主顾来挑人。这些年,在用工需求较为集中、传统制造业较为密集的苏南、浙江多地,各类人才市场的功能已经较为完备,大企业和地方政府也经常搭建定点定向招工平台,包车甚至包机接工人上岗返岗。不过,熟人介绍和劳务市场蹲活依然是主要的打零工途径。“我们的零工市场是线上线下一体的,很多年纪大一点的求职者不会用手机,我们都有专人提供相关服务。你不会弄手机,我们帮你弄,或者也可以直接登记,我们帮你介绍工作,然后电话通知你。”马炯说。
今年2月,嘉善长三角零工市场正式启用。运营半年以来,效果还不错。目前线下已建成县级、镇级2个零工市场,3个村级服务点,线上平台入驻近千家企业,服务2.5万余名注册用户,发布岗位5000余个,完成交易5200多人次。从机制上看,该零工市场也有不少创新。比如,创新了商业保险合作机制和薪资支付模式等,为求职者提供线上劳务合同签订、意外保险人身保障、劳动报酬即时支付等保障,解决了以往的一些零工求职中的具体痛点。
在马炯看来,零工市场最重要的作用是“增收”。他给记者举例,零工市场目前的主要用户大概是两类,除了工厂的潮汐用工,还有一类是寻求兼职的求职者。比如,每年农忙时期,兼职无人机飞手是个热门职位;有人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去快递分拣中心做兼职;还有人白天经营店铺,晚上关门后去做服务员等。“前段时间,有家餐厅希望招聘有消防监控证书的保安,比一般保安每个月多1000元工资,在平台发布信息后很快就得到了响应,应聘的人数比企业预想的多不少。”马炯说。记者在平台数据中心看到,每位成交者的平均收益超过3000元。
不过,难点也有不少。受限于产业结构和用工需求等,即便在嘉善当地,平台落地推广有难度。记者发现,嘉善各镇街在发布任务、成交金额等方面区域分布并不均衡,区域间相关数据差异很大。记者好奇,零工市场平台能否画出一个大致的求职者画像,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嘉善县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徐超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在前期推广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注册人数,平台取消了部分限制,只需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即可完成注册,但诸如技能、学历等数据都是缺失的,目前只能根据在平台上的过往就职经历进行岗位推荐,很难做到精准匹配。
从长远看,依托零工市场,嘉善还有更大的雄心。比如,用上了“长三角”的名头,嘉善期望联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共同开发“长三角零工电子地图”。采访期间,马炯曾反复向记者强调“要扭转对零工低端用工的刻板印象”。在这方面,嘉善正在探索高端“技术性零工服务”,目的是吸纳“周末工程师”和“假期专家”,来缓解县域重点产业“高精尖”人才稀缺,科技创新“卡脖子”等发展技术难题。此外,嘉善还为零工市场叠加增值服务,例如针对暑期返乡的大学生群体推出实习岗位;开辟技能提升培训板块,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