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施力维
重拳出击!近期,浙江对一批招投标领域的违法犯罪团伙,展开集中收网行动。
号称省内“水利一哥”的串通投标团伙栽了;盘踞各地的50余名招投标职业黄牛被一网打尽。
(资料图)
建筑、水利工程领域招投标项目动辄上亿,利益巨大。这成了不少犯罪分子垂涎的“大蛋糕”。
一些大案之中,往往还伴生着权钱交易等贪腐问题。从公安机关公布案情来看,招投标领域犯罪呈现向网上转移、全国范围串通作案的新趋势,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
今年,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中,把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作为专项行动推进。招投标乱象怎么精准打、如何源头治?看浙江新一轮行动。
揭开隐秘的链条
一些看似阳光透明的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内里却有隐秘的一角。
投标人、招标人、评标人串通勾结、暗箱操作。一批职业黄牛、工程掮客辗转各地运作“勾兑”,围猎工程项目。
8月3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在“夏季行动”期间公布一起案件,牵出了一张跨省域的招投标职业黄牛网络。
警方在排查中发现,金华一家仅有9名员工的公司,甚至都没有施工队,却能屡屡中标大工程项目。该公司在短短2年里,共参与工程项目投标338个,已远超其业务能力范围。
细查这338个工程项目,参与投标的公司中,有60多家非常可疑。每次招标公示过后,都有所谓的“资质费”资金,流向这60多家公司中的一些员工账户内。
警方深入侦查发现,一个以王某为首的串通投标团伙与其他招投标职业黄牛相互串联,组织省内、省外上百家建筑公司,累计对907个工程实施串通投标。在陪标公司的配合下,王某团伙成功中标之后,又非法出售标的,从中获利。
此次,警方打掉的这批串通投标团伙涉及浙江、广西、江西等三省,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涉案资金10亿余元。
民警向已阅君介绍,近来一些涉及串通投标案件的黄牛往往遍及全国各地,侦查难度更大。由于地方间还存在数据壁垒,一些企业的信用记录以及员工的个人档案各地缺乏有效共享,这给一些企业串通投标提供了空间。
招投标涉及环节多,黄牛、掮客做局围标、陪标,还处于招投标链条的末端。近期,警方也在一些案件中发现,部分招投标乱象已从末端向前端延伸,难度和危害性也更大。
与职业黄牛团队在各地四面出击不同,一些企业、人员长期浸淫相关工程领域,在该行业拥有广泛的资源,介入招投标各环节较深。
今年,警方打掉了号称省内“水利一哥”的杨某某、毛某某等人涉嫌串通投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这一伙长期盘踞在水利工程领域的职业串通投标团伙被一网打尽。
已阅君还从一些案件中了解到,招投标领域问题也在向第三方——“专家评标”环节延伸。比如,在一些需要专家评审的招投标项目中,有团伙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提前获取专家名单,腐蚀收买评标专家,破坏市场公平。
打击招投标领域犯罪,已到了需要全链条出击的时候了。
是打击经济犯罪也是反腐斗争
留意浙江各地的公安发布,近期常常能看到征集招投标领域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
当前,严厉打击招投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打造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成为了各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对这一问题,省里为什么要持续出重拳打击?深挖招投标领域违法犯罪,这背后往往还有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招投标领域问题不整治,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更破坏政治生态。
从去年9月开始,浙江省纪委监委就开展了全省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执纪监督。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力量查处了杭州运河集团投资公司原总经理钱伟荣、绍兴市城投集团原董事长朱志祥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仅朱志祥一案,涉及串标工程就达几十亿资金之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认为,被告人朱志祥行为构成串通投标罪。2018年至2020年,朱志祥担任绍兴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期间,作为招标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相关项目招标过程中,伙同他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中标金额合计人民币达44.2亿余元。
此类官员腐败的串标案件涉及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对地方、行业的营商环境破坏性很大。
今年6月,省纪委省监委专门在丽水市召开全省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会议明确指出——整治招投标领域问题乱象,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深水区”。
为此,浙江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起底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招投标领域相关问题线索5000余件,对办理不到位的问题线索重新处置,并由省纪委监委对重点问题线索、检举控告挂牌督查督办。
开展全链条治理
招投标领域的乱象,折射出各地招投标机制存在的短板。
剖析近期招投标领域大案,根治这一顽疾,不能仅停留于抓黄牛、打团伙。更深层次的是要深化源头治理,从案件中发现漏洞,健全防治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
招投标专业性强、环节多,开标前、中、后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漏洞,就容易滋生风险。这需要开展全链条的治理。
比如,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的问题。有时候单从相关手续和材料来看,往往都符合程序性要求,但在招标过程中则存在领导“打招呼”,人为打高技术分、更改招标设置条件、违规泄露招标信息等隐性问题。
有干部建议,加强纪检、公安、发改等部门联动,在线索排查、信息共享、监管执法上加强合作,合力监督评标期间相关部门、专家、企业的行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把评分情况、否决投标理由、投标企业的业绩荣誉等信息,完整公之于众,接受全社会监督。
大数据正成为预防、打击串标、围标的利器。比如,金华市婺城区纪委监委以大数据监督为抓手,通过数据筛查、比对、碰撞,到5月份时已产生预警信息103条。
针对串标、围标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浙江公安还开发了招投标数据监测研判模型,从中可获取串通投标重点违法犯罪线索。今年,一系列招投标领域的大要案能得以发现和侦破,数据分析立了大功。
事后监督机制也在完善之中。现在的项目要监督,还要倒查以前的项目。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各相关部门从2023年以来启动实施的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中,按照原则上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项目抽查。
整治招投标领域问题,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