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院三天对账百笔 促其握手言和【多年生意伙伴扯皮】
武汉晚报讯上百笔账目,法官挨个核实,经过3天的对账,法官不仅把纠纷的账目搞清楚了,还通过庭前调解彻底化解了纠纷。
4月21日,一家建筑公司老板来到江岸区法院,一次性拿到了15万元欠款。他激动地说:“本以为要耗费大量时间,没想到调解效率这么高,这么快就拿回了欠款。太感谢了。”
2018年4月,黄某、武某找到武汉某建筑公司,约定其承包的7个项目的升降机向该建筑公司租赁。在此之后,双方持续合作,陆续签订了5份建筑设备租赁合同。今年3月,该建筑公司向江岸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黄某、武某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欠款并赔偿资金占用的损失共计15万元。
承办法官陈浩接手案件后,发现该案虽然是简单的租赁合同纠纷,但所涉项目存在分包、转包等多种复杂法律关系,可能涉及鉴定等多个诉讼程序,案件法定时间耗时较长。
他认为,双方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应当有一定的调解基础。很快,他联系双方当事人,希望通过庭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然而,调解工作的进展开始得并不顺利。在法官表达调解意愿后,被告黄某不接听电话、不回复短信,一直采取回避态度,另一被告武某则辩称自己对本案纠纷并不知情。
“白天不接电话,我就晚上联系。”在陈浩法官一次次的耐心劝说和释法说理下,武某、黄某被他的耐心、诚心所打动,主动来到法院签收法律文书,并同意与原告就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对账。
该案标的虽然不大,但证据材料繁杂,往来账单近百笔,经过整整三天的对账,陈浩法官对案件事实了然于胸,以此为基础,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
调解中,陈浩法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征求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向,进一步厘清租金及相关费用,反复商讨还款金额及方式,引导双方缓和关系、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经过3天的对账和调解,双方重修旧好,握手言和,被告黄某、武某当庭向建筑公司一次性支付欠款15万元,该建筑公司则当庭撤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