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江“乌龟石”,是“龙门浩月”旧址

2020-05-20 16:39:17

这几天,再迟钝的人都知道重庆南滨路段的长江中有“神龟”出水。

究其原因,是长江处于枯水期,今年水位下降尤其厉害,便让此南岸区南滨路段靠江消落带的石梁群露出水面。其中一段石梁酷肖乌龟,不但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更吸引市民竞相前往,实地踏观,俨然成了这座网红城市的又一炙手可热的网红景点。

这并非重庆人爱大惊小怪,即便是从小在朝天门长大的人,也说这是第一次见到这浮出水面的震撼。

巨石峥嵘,岁月沧桑。其背后必有可堪一读的故事。有人就说了,这不是“乌龟石”,是“呼归石”,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候,涂山氏就站在这块大石之上,日日盼望。

“呼归石”确实不假,但得从现有“乌龟石”往弹子石方向走大约2公里左右,在南岸涂山脚下的长江中。而那块石头,因为对长江航运的影响,早在2008年就被炸掉了。

既然不是“呼归石”,那这块“乌龟石”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静心回溯如水流年,并仔细比对巨石出水位置,你便会发现,这里正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过去鼎鼎大名的龙门浩地区。

龙门浩,从长江上游至下游方向,分为龙门浩、上龙门浩、下龙门浩,在此处长江边有上下两条石梁突出于江面,石梁间有一浩口(古人称小港为“浩”),船可出入。

南宋绍兴年间,即公元1131年至1162年间,有古人刻“龙门”两字于江边石梁,故名为“龙门浩”。

清乾隆巴县志有记载,其一曰:浩在太平门大江对岸禹庙前。水中二巨石,各大书龙门二字,皆绍兴中刻。石断处可容小艇出入,曰龙门。龙门石有大碛曰黄鱼岭;

其二云:江水西南来,必扫碛澳徐折而出,水脉横涌江心,回旋圆转,其形如月。

位列明代“渝城八景”和清朝“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龙门浩月”由此得名。

今龙门浩月胜景荡然无存,然而岁月静好,往昔岂可比今朝?

值此龙门石梁重出大江,时逢盛世。对重庆的热爱烙印于骨子里的重庆人,怀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对这江中“乌龟石”趋之若鹜,便不难理解了。

欲到江中石,正确路径当是先到南岸龙门浩老街,由彼处下到江滨。但最新的情况是,“乌龟石”所处河段属于玄坛庙饮用水源保护地范围。南滨路管委会已会同南岸区文化旅游委、龙门浩街道、南滨路城管执法大队、长江航运公安局重庆分局、南滨路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被“打卡”市民损坏的三处铁门及栏杆进行了修复、加固、加高处理,并增设了标示标牌。这意味着要再想近距离接触“乌龟石”,已经不大可能;缅怀昔日时光的此际最佳姿势,要么乘船围观,要么站在渝中朝天门的江边远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乌龟石”右侧峭壁之上,还有两尊佛像也露出真容。佛像下面是湍急的江水,虽只有一条陡峭小路可通行,仍挡不住人们前来祈福。

梵像慈悲,佛守江心。心中有爱,诸事和顺。

不久以后,这难得一见的景致将再次淹没于江水,但愿有关部门能重视并保护好这方水域,让它成为重庆都市旅游中一个清新神奇的传奇。

关闭
精彩放送